糖尿病是一種文明富貴病,與飲食西化、靜態生活有關。
糖尿病一年耗費健保資源670多億,佔全部資源的11.5%,平均醫療花費是非糖尿病人的4.3倍。
長期高血糖會慢慢傷害心臟、血管、眼睛、神經、腎臟,導致病人可能會得心臟病、中風、失明、洗腎、陽萎,甚至截肢。
高 GI 食物容易讓血糖值快速上升,會刺激體內的胰島素分泌,使得體內容易合成脂肪。
2010年,饑荒和營養不良合計奪走了約一百萬人的性命,但肥胖卻讓三百萬人命喪黃泉。
瘦體素可以抑制食慾,而當脂肪細胞吸收過多熱量時,也會分泌瘦體素到血中,並通過腦內類似圍牆的血腦屏障(Blood-Brain Barrier),進入下視丘,藉以降低食慾及增加身體代謝率。
熬夜時會導致瘦素分泌下降、飢餓素分泌增加、腎上腺素增加,肚子越容易餓,身體越容易產生壓力,為了讓身體不要感到不舒服,進而鼓吹攝取含糖食物。
只要運動,血糖就會開始下降。尤其是中高強度的運動,甚至可以持續降血糖24小時以上。
糖無所不在,除了飲料、冰品、烘焙,料理中都少不了它,就連看起來不甜的麵包,含糖量仍然很高。
減重要多喝水,一天喝每公斤體重乘以 30cc 再多 500cc 的水,不要喝過多的咖啡、茶飲,因為會利尿,反而使體內鹽分比例提升;調味少用鹽,改用辛香料或吃食物本身的鮮甜味。
運動可以促進胰島素的分泌,改善胰島素的抗阻性,增加骨骼肌對於胰島素的利用,而且運動可使血中總膽固醇、三酸甘油酯與低密度脂蛋白等顯著的下降。
糖尿病的運動,最好以做「有氧運動」為佳,所謂有氧運動,是指中等強度的運動而言, 例如、快走、慢跑、爬山等。這種運動不會太劇烈,在運動時不會太喘,有足夠的氧氣輸送到全身,可分解糖份供肌肉使用。
長期處於高壓情緒,身體會一直分泌壓力型荷爾蒙「皮質醇」,會一直刺激你的食慾,激發你的飢餓感。
當身體產生壓力荷爾蒙、腎上腺素升高時,會需要「燃料」驅動,以擺脫身體所認為的危險狀態。身體的兩種燃料是葡萄糖和脂肪,而腎上腺素需要能快速燃燒的燃料,因此身體會得到「燃燒葡萄糖」的訊息。
每週 150 分鐘的步行,可以降低飯後血糖值、降低血管破壞,且幫助血糖下降的效果可持續 24 小時。在飯後1~2小時運動,能降低餐後血糖高峰,也可避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。
吃太多精緻澱粉、高GI食物會讓體內血糖快速上升、刺激「胰島素」分泌,使體內細胞吸收葡萄糖,而血糖的血液中被移走後,我們就會覺得肚子餓、想再吃更多食物。
如果你的看起來臉很腫,你可以先怯濕氣,將糙薏仁、赤小豆、冬瓜、玉米鬚一起煮,每天喝 500cc,有氧運動每天 30 分鐘,燃燒體脂肪,28 天有效消水腫。
糖尿病最好是做有氧運動,例如快走、慢跑等,若能同時做有氧運動及重量訓練,效果更好。
脂肪代謝需要較長時間,脂肪對於血糖的影響會持續一段時間。
飲料就算無糖,也不是好東西
飲食方面盡量少食高脂、高膽固醇食品,多吃蔬菜、水果,保持大便通暢,進食不宜過飽,以七、八分飽為宜。
減少酒精和含酒精類的飲料與食用動物內臟,以及多吃新鮮的水果和蔬菜如香菇,木耳,芹菜等。
克服假性飢餓,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喝水。多喝水對人體有幫助,且藉由喝水可以解除因口渴所引起的飢餓感,同時也可以幫助確定是否真的餓了。
美國睡眠醫學會的一項研究發現,在晚餐前和晚餐期間接觸過螢幕發出的藍光,飢餓感和胰島素阻抗會急劇增加。
如果你經常熬夜不睡覺,或是長期處於緊張狀態,當心壓力賀爾蒙會讓你基礎代謝越來越低、導致「喝水都會胖」!
超商微波食品為了拉長保存期限,都會調高脂肪和糖分的量,其他像是維他命和纖維質都很缺乏,吃太多就會營養失調,而身體會發臭也是因為攝取過多的脂肪造成,情緒負面是因為攝取太多糖份。
飲食禁忌
酸甜的橘子,熱量不高,脂肪含量也很低,100公克約44大卡,而且橘子含有豐富的維生素、膳食纖維,有助於促進腸胃蠕動、幫助消化,有解便秘的作用,適量吃、能攝取到營養,並且感到飽足,還能幫助瘦身減肥。
在空腹情況下大量食用荔枝,體內就會產生特殊成分「次甘氨酸 A(Ahypoglycin A)」,這種化學物質會抑制體內生產葡萄糖,出現血糖過低現象,引發抽搐、昏迷、死亡。
GI升醣指數
升醣指數(Glycemic index,簡稱GI)是用來衡量進食醣類2小時內,血糖上升的一個指標,主要是用來衡量醣類(碳水化合物)對於血糖量(Blood Sugar)的影響。
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能迅速分解,並快速將葡萄糖釋放到人體循環系統內的醣類,都可稱為高升醣指數(高GI),反之,能緩慢分解食物並逐漸將葡萄糖釋放到人體的醣類,就稱為低升醣指數(低GI)。大多數的醫療機構將升醣指數,由0~100來區分為高升醣指數、中升醣指數及低升醣指數這三種。
升醣指數越高的食物,就越容易加速血糖濃度上升,進而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,讓人容易產生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及增加進食量,其後果就是讓脂肪大量且快速的堆積於體內,所以採用低GI飲食,可達到控制血糖與減脂的目的。
(資訊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)
211平衡餐盤
在211平衡餐盤中,蔬菜類的份量佔一餐的一半,另外有四分之一是蛋白質,四分之一是全穀類,如此成為每一餐食物的固定配比,其比例剛好是2:1:1,因此稱為211平衡餐盤。
胰島素阻抗
胰島素阻抗(Insulin Resistance;IR)是指人體肝臟、肌肉、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,血液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中進行分解及能量的提供,身體為補償此反應,讓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,導致血液中有高濃度胰島素的現象。當體內的能量未能獲得充分消耗,身體累積過多能量(如脂肪堆積)下,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逐漸降低,儘管胰臟補償性的分泌更多胰島素,仍然不能讓血液中的葡萄糖有效的儲存及運用,於是「胰島素阻抗」及前期糖尿病(Prediabetes)就此發生。
胰島素阻抗發生時,肝臟不僅無法將葡萄糖順利轉化成肝醣,甚至還會讓肝臟釋放出更多的葡萄糖;肌肉不能將葡萄糖有效的轉化成肌醣儲存,或作為運動時的能量來源;最後,甚至脂肪細胞也無法讓葡萄糖進入細胞中進行脂肪的轉換,與長期能量的保存。交錯影響下,血液中的胰島素及血糖不斷墊高,氧化壓力及發炎反應持續發生,代謝性綜合徵候群及併發症就相繼出現。
胰島素阻抗是導致代謝性綜合徵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及相關併發症,例如:高血壓、血脂異常(Dyslipidemia)、葡萄糖耐受不良或第2型糖尿病、高尿酸血症、痛風等發生的重要原因,更是誘發心血管疾病、早期心臟疾病、脂肪肝、三高(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壓)、多囊卵巢症候群,甚至癌症的風險因子。
脂肪瘤
壓力過大、經常熬夜、思慮過多的人,這類型的人肝氣鬱結、氣血不暢、經脈不通,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組織和淤血交織在一起,長時間可形成結締組織包裹脂肪細胞,形成脂肪瘤。
中醫常常使用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的中藥,如柴胡、薑黃、玫瑰花調理,通過治療打通經脈、疏通經血與消散脂肪瘤。脂肪瘤與情緒有很大的關聯,所以正確對待各種事情,解除憂慮、緊張情緒,是非常重要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