飲食禁忌

GI升醣指數

升醣指數(Glycemic index,簡稱GI)是用來衡量進食醣類2小時內,血糖上升的一個指標,主要是用來衡量醣類(碳水化合物)對於血糖量(Blood Sugar)的影響。

食物在消化的過程中能迅速分解,並快速將葡萄糖釋放到人體循環系統內的醣類,都可稱為高升醣指數(高GI),反之,能緩慢分解食物並逐漸將葡萄糖釋放到人體的醣類,就稱為低升醣指數(低GI)。大多數的醫療機構將升醣指數,由0~100來區分為高升醣指數、中升醣指數及低升醣指數這三種。

升醣指數越高的食物,就越容易加速血糖濃度上升,進而引發胰島素大量分泌,讓人容易產生飢餓感而誘發食慾及增加進食量,其後果就是讓脂肪大量且快速的堆積於體內,所以採用低GI飲食,可達到控制血糖與減脂的目的。

(資訊來源: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)

211平衡餐盤

在211平衡餐盤中,蔬菜類的份量佔一餐的一半,另外有四分之一是蛋白質,四分之一是全穀類,如此成為每一餐食物的固定配比,其比例剛好是2:1:1,因此稱為211平衡餐盤。 

胰島素阻抗

胰島素阻抗(Insulin Resistance;IR)是指人體肝臟、肌肉、脂肪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,血液的葡萄糖無法順利進入細胞中進行分解及能量的提供,身體為補償此反應,讓胰臟分泌更多的胰島素,導致血液中有高濃度胰島素的現象。當體內的能量未能獲得充分消耗,身體累積過多能量(如脂肪堆積)下,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會逐漸降低,儘管胰臟補償性的分泌更多胰島素,仍然不能讓血液中的葡萄糖有效的儲存及運用,於是「胰島素阻抗」及前期糖尿病(Prediabetes)就此發生。

胰島素阻抗發生時,肝臟不僅無法將葡萄糖順利轉化成肝醣,甚至還會讓肝臟釋放出更多的葡萄糖;肌肉不能將葡萄糖有效的轉化成肌醣儲存,或作為運動時的能量來源;最後,甚至脂肪細胞也無法讓葡萄糖進入細胞中進行脂肪的轉換,與長期能量的保存。交錯影響下,血液中的胰島素及血糖不斷墊高,氧化壓力及發炎反應持續發生,代謝性綜合徵候群及併發症就相繼出現。

胰島素阻抗是導致代謝性綜合徵候群(Metabolic syndrome)及相關併發症,例如:高血壓、血脂異常(Dyslipidemia)、葡萄糖耐受不良或第2型糖尿病、高尿酸血症、痛風等發生的重要原因,更是誘發心血管疾病、早期心臟疾病、脂肪肝、三高(高血糖、高血脂、高血壓)、多囊卵巢症候群,甚至癌症的風險因子。

脂肪瘤

壓力過大、經常熬夜、思慮過多的人,這類型的人肝氣鬱結、氣血不暢、經脈不通,可造成正常的脂肪組織和淤血交織在一起,長時間可形成結締組織包裹脂肪細胞,形成脂肪瘤。

中醫常常使用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、軟堅散結的中藥,如柴胡、薑黃、玫瑰花調理,通過治療打通經脈、疏通經血與消散脂肪瘤。脂肪瘤與情緒有很大的關聯,所以正確對待各種事情,解除憂慮、緊張情緒,是非常重要的。